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上午好,我的目的就是来学习交流,不当之处多多批评。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尹玉吉,我是两个学报的主编。我当编辑嘛,我的专业是传播学,我给大家汇报一下近几年的科研成果,我最近几年写了几篇论文。我这本书已经出版了,50万字,我这个报告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10万字,今天不可能讲10万字,我压缩到1万多字,我提纲挈领给大家汇报一下,分两章,一个是西方的学术期刊评价情况,另外一个是中国的学术期刊评价情况。
一,学术期刊及其评价渊源于西方。
第一,学术期刊及其评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1、文化传统,西方学术期刊孕育于古罗马时代至中世纪的通讯业和资料抄写业,西方16世纪后,人们的信函复制件是其学术期刊的另一原型;16世纪末,西欧邮政业迅速发展,出现了每周定期发行一次的周刊报纸——《星期报》。17世纪中叶,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欧涌现出了像英国的皇家学会等200多个学术团体,期间的学术期刊首先以“学会汇刊”形式出现;17世纪下半叶,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职业分工呈现出越来越细的特点,学术期刊也是如此,早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逐步向专业化学术期刊转化。纵观西方学术期刊的发展轨迹,其孕育于西方社会新闻和学术成果的冀鲁豫交流之中,诞生于发达的邮政制度与呈井喷式出现的学术组织之中,壮大于西方社会科学、文化与技术的快速进步、学术文献的激增之中。今天,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文献载体——学术快看,它正在朝着专业化、多样化、快速化、一体化方向发展。2、学术传统。西方国家由于最先经历了文艺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现代科学迅速崛起,科学院、学术学会、科学协会等各种学术研究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3、学术期刊出版历史悠久。全球工人的、最早的学术期刊4种均最先产生于西方,一是1663年由德国人约翰·理斯特于汉堡创办的《启发讨论月刊》,二是1665年1月份法国议院参事戴·萨罗在巴黎创办的《学者杂志》,三是1665年3月6日英国人亨利·奥尔登伯格在伦敦创办的《哲学汇刊—世界各地有创造才能者当前的探索、研究和劳动的若干总结》,四是面世于1665年11月的《牛津公报》。4、学术期刊评价技术条件在西方首先具备。“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实践得以建立和应用,是以基于数学的统计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高等数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评价理论,就谈不深学术期刊的评价实践。无论现代高等数学、计量学还是文献计量学,其故乡均在西方。为此,中国学者一致认为,“西方有底蕴、有前提、数学公式、曲线几何”。
第二,西方“学术期刊评价”的由来。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期刊评价”是伴随着学术期刊的诞生而产生的,早期评价以定性为主,主要方式是同行评价和读者评价。1801年“普氏期刊文献索引”—1927年Gross P.L.K与Gross E.M关于学术期刊评价的“引文分析”方法—1934年布拉德福的“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1963年尤金·加菲尔德“引文分布规律—加菲尔德定律”。由此,西方学术期刊的评价活动步入了科学化、常态化、正规化轨道。
第三,“学术期刊评价”内涵。人们往往将“学术期刊评价”与“核心期刊”概念通用,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表述,前者强调过程,后者强调结果,因为没有学术期刊评价,就没有核心期刊这个结果与概念。在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往往被交换“学术期刊评比”“学术期刊分级”等。
在西方,“学术期刊评价”和“核心期刊”没有与其母体“文献计量学”中脱离开来。鉴于“学术期刊评价”与核心期刊”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即舶来品,相关理论即牵涉人文科学、又牵涉数学等数据、公式换算,所以显得颇为繁杂。因此,大有必要有对西方国家关于“学术期刊评价”与“核心期刊”的基本概念从理论上做一梳理、归纳。其基本内涵与演进有以下内容:
1、文献离散定律。布拉德福选择了“地球物理学”和“润滑学”两个学术期刊专题,对每日到馆的学术期刊逐一进行统计。地球物理学的统计时间为1928-1931年,润滑学专题的统计限为1931-1933年6月。这就是布拉德福最经典的统计。
布拉德福定律已经成为各国进行“核心期刊”遴选最为原始、基本的理论基础。人们据此将少数处于核心区的信息密度大、载文量多的学术期刊称为“核心期刊”,所以布拉德福定律也成为后来西方旨意与世界各国学术期刊评价和核心期刊遴选的理论基础。
2、引文分析理论。尤金·加菲尔德是美国著名情报学家、科学计量学家、美国科学情报研究院院长、国际权威情报机构——美国科学情报研究院的创始人和SCI的创始人,科学文献计量学的开山鼻祖。20世纪中叶他创立了在国际学术期刊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引文索引系统和引文分析理论体系。1971年加菲尔德对其SCI收录的2000余种兴衰期刊的100万篇“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25种学术期刊包含了全部论文参考文献的24%,152种学术期刊包含了全部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的50%,即大约75%的被引文险较为集中地来自少数学术期刊,而其余的少数被引文献则来自大量的较为分散的学术期刊。1973年,加菲尔德又创造性地建立起了其《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继之,1978年又出版了其《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至此,加菲尔德较为完备地建立起了其“引文索引系统”和“引文分析理论体系”。
上述SCI、SSCI、A&HCI三种索引,尤其是SCI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权威文献索引工具,加菲尔德所开创的引文分析方法也已成为国际通行的科研绩效评价、学术期刊评价的最为重要的方法。纵观加菲尔德的引文分析理论体系,定量评价学术期刊主要有三项指标: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当年被引指数。
3、普赖斯指数。普赖斯文献指数增长律与文献老化指数,简称普赖斯指数,它是在某一统计期限内,发表时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被音乐的数量与引文总数之比。
4、当前西方学术平看评价主要的基础理论成果:影响因子;被引频次;核心期刊。
第四,西方学术期刊评价的价值与缺陷。1、西方学术期刊评价的价值:引文索引已经成为一般文摘索引的有益补充;引文分析法已成为文献计量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引文索引在促进学术规范、评价等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治理作用。2、西方学术期刊评价的缺陷。加菲尔德引文分析体系的缺陷,路透社科学业务公司特别强调,本公司在整个历史中始终坚持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用途有限,且不能断章取义地使用,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公式远比理解和应用的复杂性要简单得多。在不同的、复杂的研究领域之中应用一个内在简单、通用的公式,语境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公式的简单要求其须以非常专门的参数用于非常专门的目的,超出其原意的应用可能带来舞蹈。钾肥尔德本人及其业内对于钾肥尔德理论的缺陷了如指掌,他们都分别予以提醒。布拉德福定律的缺陷,出乎布拉德福所料的是,由于他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对于学者而言,哪些学术期刊经常发表本专业的论文,好像学者们比布拉德福更清楚。社
二,中国的学术期刊评价。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大都认为,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属于舶来品,多模仿、定性、简单。
第一,中国学术期刊历史短。在西方,学术期刊拥有一二百年甚至二三百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学术期刊大部分创办于1980年前后。据统计,在目前中国存在的约6000多种学术期刊,其中90%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才创办的,小部分创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49年及更遭的学术期刊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几乎荡然无存。1949年仅剩80种,改革不到十年的1987年,中国学术期刊迅速增长到了2800余种,至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总量达到6000种,学术期刊在数量上开始超过了不少西方发达国家,步入了学术期刊数量的大国行列。由此可见,中国绝大多数学术期刊仅有30年左右历史,无论在文化与学术等方面的积淀不能与西方同日而语。因此,在中国学术期刊的评价体制只能首先借鉴、参考西方悠久成熟的评价体系与方法,也只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一种区别于西方的中国式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机制。
第二,中国学术期刊评价起步晚。
1、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开山鼻祖。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有学者关注学术期刊评价问题,并且一般性介绍西方学术期刊评价的概况,多是译介性成果。代表人物有王崇德、陈光祚、陆伯华,他们都是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开山鼻祖。虽然成果大多是译介性质的,却开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的先河,功不可没。
2、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在理论上经理了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七个评价机构体系,第一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0年启动,1992年首次发布;第二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1989年开始创建,1994年首次推出;第三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7年启动,1996年首次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地四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1998年启动,2000年首次发布;地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996年创办,2000年开始编制,2004年正式推出;第六是清华大学图书馆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共同颜值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3年首次出版,2009年起更名为《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第七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2007年启动,2009年首次出版。
这一阶段学术期刊定量评价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学术期刊定量评价开始由个人学术探讨向集体攻关转变;第二,学术期刊定量评价体系开始形成并繁荣发展,期刊评价的结果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和应用;第三,学术期刊评价的主体除了图书情报界以外,学术期刊出版界开始成为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的另一主力军,且在各界积极的参与学术期刊评价出现了三中学派:公共价值学派、理论方法学派和实用主义学派;第四,学术期刊评价的价值取向以期刊“影响力”评估为主,但开始向评价期刊的质量、学术地位等方向转变;第五,期刊评价开始从纯定量评价转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我们基于有代表性的、权威性的“中国知网”,就“学术期刊评价”进行主题和题目相关搜索,得出了以下概率性数据(见PPT),该数据表明中国的学术期刊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3、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在理论上经历了4个阶段:偶发的自然阶段、必然有的有意识的阶段、发展繁荣阶段、反思与成熟阶段。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