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讲述我经历的主题报道”系列课程第十一讲于线上举行。本次课程由大众日报全媒体生产传播指挥中心轮值主任、舆论监督部(应急报道组)主任、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十佳青年新闻工作者娄和军担任主讲人。
首先,讲座伊始,娄和军围绕本次主题“主题报道如何守正创新”做了一番引入。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守正创新的重要性。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才能让党的声音始终占据舆论高地,确保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众声中聚主流。
接着,娄和军分五大部分递进式进行了讲述:“重大主题报道意味着什么”、“重大主题报道走势是什么”、“主题报道策划的几个关系”、“主题报道策划的几个关键词”、“做好主题报道的几点思考”。
第一部分,娄和军从两点回答了“重大主题报道意味着什么”。其一,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坚守党的舆论阵地必须打赢的关键之战,使主流媒体具备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需要主题报道高举党的旗帜,守好党的舆论阵地。其二,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做强新闻事业的必由之路,蕴藏着新闻富矿的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工作,是新闻人绕不开,必须做且要做好的关键领域。
第二部分,娄和军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走势。第一点是要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报道站位是融媒重大报道策划的根本要求。他借《大众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说明了由于新闻报道本身的立场性、指向性、目的性,要注意树立大局观。故事中的记者在编辑联合抗日友军作战失利的通稿时,没有应时而变,拟写了一个不符合时局的标题,是缺乏大局意识和站位意识的表现。这则故事警示了我们要将新闻报道置于中心工作之中,新闻策划要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随后娄和军又以《光明日报》有关“红船精神”的重大主题报道、新华社为“建党百年”创作的新闻产品为正面案例,展现了大局框架下的守正与创新。
第二点是“大事大做,大事重做”将成为融媒重大报道策划的典型方式。重大报道的核心是“重”,在大事面前采用这种“扔大石头,起大波澜”的方式才能将新闻报道做大做精做深做细做活,才能使其有声有色。娄和军同时提出,重大主题报道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每逢重大事件发生,就是面向各个媒体的一道同题作文,要如何在“同台大比武”中脱颖而出值得思考。
第三点,“融合传播,全媒联动”是融媒重大报道策划的核心理念。娄和军举例称,《大众日报2022年虎年春节全媒体报道方案》正是一份翔实可行的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其独具创意的议题和清晰明确的设定很好地顺应了融媒传播的新闻环境。
第四点,“讲故事、变视角、换文风”是融媒重大报道策划的基本要求,当前环境和传受关系要求主题报道推进语态的革新。娄和军进一步指出,对准人,对准群众,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写你、写我、写身边人,是主题报道的明显走势。找有故事的人,去故事化呈现宏大的场景,越是具体的越好看,越是个人化、故事化的叙写越能抓住人。
第三部分,娄和军就“主题报道需处理好几个关系”做了三点归纳。他提出了“守正与创新”“大与小”“成就与问题”三对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是根本,创新是关键。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要求,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娄和军通过比较各大主流媒体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所做的新闻版面,生动地说明了它们的守正之处和创新所在,同时也不无感叹,当前主题报道策划若想出奇制胜,要懂得不断否定和超越自己,寻找创新的突破口。然后,他又以安全意识的相关报道为例,有力地说明了重大主题报道之“大”与报道切口之“小”并不矛盾,相反,高远深厚的主题落笔在民间视角的小切口上,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宣传奇效。紧接着,他还指出,成就和问题相伴相生,缺一不可。问题就是时代之声和创新之源,问题意识是主流媒体做成就报道时最应具有的意识,要直击“社会中绷得最紧的那根弦”。尤其在正面报道采写中,问题意识更需加强。
第四部分,娄和军讲解了做好主题报道策划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全”。融媒重大主题报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富集各种资源和力量,握紧拳头协同作战。娄和军通过举例加以阐释: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一周年之际,大众日报策划的《黄河入海流》大型主题报道。该系列报道包括视频、图片、H5、照片系列、评论各种产品,阅读量超过一亿人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这样优秀的主题报道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大众日报全媒体生产传播中心积极推出“重磅产品+轻量化表达+特色化传播”模式、构建“一个题目多个面目”的产品形态的优异成果。
其次是“早”。娄和军格外强调,融媒重大报道要提前谋划,以工匠精神反复打磨。重大主题报道的精品特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比如二十大各类系列报道,就需要至少提前三个月的精心策划与准备。严格来说,新闻报道是不能策划的。但是面对重大节点性的新闻,我们完全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早谋划、早动手,跟同类媒体下先手棋,”这一点非常重要。例如新华社推出的H5作品《一张船票》,达到了惊人的1.1亿阅读量。但就是这样短短几分钟的H5动画,是新华社众多分社同志查阅上百万字、沉淀整整三个月的结果。
再次是“深”。融媒重大报道要“走基层,强四力”。每逢重大会议,大众日报在会前、会中和会后都会推出大型记者蹲点报道,这些报道紧扣主题会议,链接会场内外,通过基层故事来阐释会议重要精神、传播会议声音。此外,娄和军格外提及,新媒体大环境下,内容和技术也很重要,“内容为王”依然没有改变。主题报道必须深入一线,做好新闻采写,获取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产品。比如大众日报推出的黄河滩区迁建大型主题报道。该报道持续了一年时间,走遍全省沿黄河的七个市、近百个村庄。只有这样,以脚为尺细细丈量,才能捕捉到最真实感人的细节。“行文五千,必蹲七日”,此言不虚。
最后是“快”。娄和军指出,现在的主题报道越来越呈现出全程化、全息化的特点。因此,现在的主题报道既要追求新闻报道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又要强调新闻报道的即时地点和过程节点。此外,也可以利用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帮助采编人员从简单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媒体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
第五部分,关于如何做好主题报道,娄和军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大主题报道对创意策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又要叫好,又要叫座。特别是想要吸引年轻受众的重大主题报道,需要下大功夫;需要婉转艺术和创意,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得重大主题报道入脑、入心。
二,重大主题报道对“讲好故事”提出了更高要求。找到好故事是主题报道的难点之一,对记者的能力也是个考验。
三、重大主题报道对文字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深度报道的文字,更需要在实践中锤炼。除了准确、通俗以外,还要生动形象,去套话求新意。正如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所说:“文字是新闻从业的基础。没有过硬的文字基础,绝对当不成好记者。”
四,重大主题报道对舆论引导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要特别注意防止低级红与高级黑。娄和军以《新婚之夜手抄党章》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若是主题报道用力过猛、主观臆断、偏离实际,极易混淆视听,反而达不到正面宣传的效果,容易失去媒体的公信力。
本次讲座由刘明洋教授主持。刘明洋教授对娄和军的精彩讲解表示感谢,并表示期待娄和军与同学们线下的进一步交流。
作者:周天心 李诗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