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教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务新闻  >  正文

讲述经历的主题报道(1)——逄春阶:主题报道的现场采访
作者:   时间:2022-10-04   点击数:

2022年9月21日,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讲述经历的主题报道”系列课程第一在线上课堂举行。本次课程由山东省政协委员、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大众日报高级记者逄春阶担任主讲人

“业界精英进课堂”是面向大二学生开设的讲座式课程,邀请媒体知名记者给学生们讲述采访报道经历。继2020年“讲述抗疫一线的采访故事”、2021年“讲述采访过的英雄故事主题两个主题之后,2022年的主题为讲述经历的主题报道”。

在本场讲述中,逄春阶认为,重大主题报道是党媒记者、编辑必备的基本功。他用自己参与的四个报道,给同学们讲述了主题报道的现场采访。

第一个报道的主题是“科技报国”,采访的对象是中国重汽集团的三高创新团队。为完成这次报道,前往漠河,在这座被称为中国“北极村”的城市里,切身体会到了科技工作者的艰辛:零下四十度的极寒环境,寒风侵肌、天凝地闭;刚出锅的滚烫水饺,他们徒手抓起来就往嘴里放,只因在空气中多放几秒便会彻底凉掉……在漠河的四天里,逄春阶采访了司机、修理工、指挥长以及保障人员,他们少说多做,让人备感亲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一群年轻人,不仅会吃苦、能吃苦、乐于吃苦,而且能干、会干、肯干、巧干,用青春的骨骼与严寒碰撞,以宝贵的韶华将重任承担。采访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到,科技报国正是需要这样一批年轻人。从中国重汽这些普通劳动者身上看到了一种光泽,这种光泽就是希望,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他说,我愿意采访普通劳动者,我愿意跟他们交朋友

第二个报道的主题依然是科技报国”,采访对象是潍柴集团。重大主题报道是由各种不同的人物组成的这次采访,他将科技报国的主题落到了大国工匠,他们代表着工匠精神。一份匠心,一片爱心,铸造潍柴人的赤胆忠心和壮志雄心。他讲述了潍柴集团的采访过程和采访感悟。他了解到工匠们的心灵手巧、胆大心细、创新精神了解到了工匠们的平常却又不平凡的故事:亲手制作党员活动室的桌子、椅子和党徽在医生的指挥下为妻子接生十几年坚持献血、累计34800多毫升…他说,在潍柴集团,工匠的每一个指头都藏着故事正是因为这样,这篇报道的结尾以及报道的题目定为了用手指与机器谈心对于每一个工匠来说,最吸引人的时刻,都是在他的专业里发光的时刻身上那种不漏掉一个细节视自己的职业为神圣的精神。每一个人就是一片海,就是一个湖,深不可测,记者就是把他们的内心挖掘出来。

三个报道,是关于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的主题。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十六字内涵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逄春阶分享了他在2013年参与的主题报道:沂蒙“党群同心”的关系是怎样形成的。他采访了沂蒙地区的许多老八路、老支前模范、新沂蒙六姐妹……为的是挖掘细节,将最真实生动的党群感情书写下来。而沂蒙精神就暗藏在这一个个细节中:村民在自己无鞋可穿的艰苦条件下做军鞋支援前线、临沭县百姓每年除夕都将第一碗饺子祭奠给24名烈士、担架队员在危急时刻用生命保护伤员……一个个真实案例让所有同学对当地军民肃然起敬。特别指出:所有的理论都需要鲜活的事例来支撑,要想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沂蒙精神、做好主题报道,就需要新闻从业者到现场去——不达目的不罢休、脚底板下出新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故事、写出真正接地气的新闻。

第四个故事是关于山东打井找水行动的主题报道。2011年山东省大旱,灾情面广泛,政府开展打井找水行动,并得到诸多省份的解放军援助。距该行动结束已有十余年之久,再次深度报道,逄春阶选择深入偏远山区实地考察秉持“不见大领导,先见小人物”的宗旨,放低姿态,细致采访了朝阳庄中偶遇的一位老年人,并以他之口讲述了山村打井成功的故事。在报道写作时,以环境描写引入朝阳庄名字渊源,提出“用记者鲜活的语音将历史悠久的资料划开”。关于打井故事,力求真实,用“迷信”表现出百姓缺水盼水的急切心理。借用打井一事,逄春阶讲了关于主题报道的感受——关于写作状态,他发出“我们一边写,一边心在颤动”的慨叹;提及主题升华,他点明“找水找出了位置,找出了真情;打井打出了形象,打出了威风”的效果。

科技强国、军民深情,都是新时代的重大主题。逄春阶讲述最后,提出在主题报道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真,也要追求新。报道之真,是主题体现的关键环节报道之新,是主题传播的有力载体

本次课程,由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刘明洋教授主持。报告时,刘明洋教授向春阶表示感谢,并对其讲述的内容进行了高度评价。